「我婚前一直都很快乐,婚后就陷入痛苦…都是为了家庭…」经常听母亲诉说著婚后遭遇的我,起初不以为然,为何不能多看看正面的事物呢?例如丰沛的物质生活,或是满堂的儿孙,我如是想著。

 近日,儿子不喜我的三明治,连番抱怨。我十分恼怒:「你知道我为了你,做到多晚、多累吗?你竟不知感恩!我白天在外工作这么辛苦,回来还要照顾你们…」我气极出门,上班沿途都在流泪。直到此刻才发现,原来「我辛苦为了你们,你们应感恩。」就像咒语般代代流传了下来。

 每一个「牺牲奉献」的母亲在婚前,都是天真无知的少女。童话故事里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结局就是走入婚姻。但婚后才知,即使丈夫是个正直勤劳的人,还是许多需打理的事。许多人被困在了这种情绪里面,一生也走不出来,一如我的母亲。成为母亲后,我明白了,那伤痛并非她独有,而是所有母亲都正在经历的。

日前,受大奖小说《解忧杂货店》启发,故事里的三个主人公是小偷,但无意间闯入一间破旧的杂货店,为不同时空的人解答疑惑。他们在助人的过程中,竟肯定了自己的价值,并良心发现而终自首。虽然小说是虚构的,但我不禁联想,「付出」与「爱」到底是什么关系?是先有爱才付出,还是默默付出就会爱满溢?

这些小偷既做坏事,显然并无「爱先满溢」,但他们在付出自己的心力之后,却感受到了自己原来能付出爱的价值感。付出之后,他们虽没有获得实质的好处,但价值感和成就感却非他们偷窃的东西能比拟。

 回想自身,我们的付出,难道都是为了得到感谢吗?如果我们没能教会孩子懂得感恩,是否一生就白费了?读了小偷悔悟的故事,现在我理解,其实在付出的过程中,我们已得到了「爱」的倾倒过程,自己也是受益人。

 孩子即使有再多的感谢,也抚不平母亲所承受的。但若父母亲在付出爱的过程中,能体会到这种价值感和美好,或许人际间不会有那许多的怨毒。圣经说:「凡事你们都要在爱里作。」在爱里,更能体会何谓是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