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头速写:台北木栅老宅
目前是广告占位区域

沿著木栅路缓缓走入巷弄,城市的喧嚣声逐渐远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低调、静默的时间感。这里不像捷运站外那样熙来攘往,也不同于文山区新开的住宅区,而是一条蜿蜒的生活轨迹,藏著一排排岁月的老宅。
木栅的老宅多为一层楼的红砖平房或灰泥水泥屋,门框略显倾斜,窗户是老式木框,玻璃泛著时间的雾气。有的屋簷还挂著泛黄的灯笼,有的门口贴著去年的春联未拆,红纸褪色,墨迹却仍清晰。铁窗花交错著藤蔓植物,有些窗后透出微弱的黄光,像是老人家的收音机在播著中广晚间新闻。
这些老宅并不华丽,甚至带点残破,但它们像一页页翻过却未撕下的日记,记录著木栅从农村聚落到都市边缘的转变。一位骑脚踏车经过的阿公缓缓停下,推开自家斑驳的木门,里面传来轻微的炒菜声与咳嗽声,生活在这里,不急不躁。墙角的猫晒著太阳,屋前的铁皮棚下停著一辆老山叶机车,墙边还种著几盆九层塔与芦荟。这些细节让人明白,这些宅院不是被遗弃的,而是被日常牢牢地握住了。
远处,是台北现代建筑的天际线,但在这些老宅之间,时间仿佛走得更慢。木栅的老宅不是观光景点,也未必会被保存成文化资产,但它们就这样安静地存在,像是一封未写完的家书,温暖地、固执地,留在城市的一角。